回首頁  >  知識百寶箱  >  著作報導/衛教區 > 常見皮膚疾病  >  報導資訊

知識百寶箱

著作報導/衛教區

知識
報導

錯看香港腳 (2011-08-08)

類別:常見皮膚疾病媒體:發表者:美麗信義皮膚科
分享至Facebook

誰說一定癢? 有人因此延誤治療  罹病不成雙! 臨床上常有此發現

  對於台灣的皮膚科醫師而言,香港腳是相當常見的疾病,不管在門診、健檢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得了香港腳而不自知,也不在乎。而各大藥局中,林林總總的抗黴菌用藥及民間各種口耳相傳的秘方,也間接佐證了香港腳的普及性。

  常有病人會說:「醫師,我怎麼可能是香港腳?我的腳又不會癢。」這不知道是那裡流傳下來的鐵律,以致常有病人跟我爭執這一點。其實香港腳可以很癢,癢到有的人用刀子刮,用熱水燙,也可以全然不癢。臨床表現也可以很多樣,可以是脫皮、長小水泡、趾間糜爛、腳跟乾裂,甚至合併蜂窩性組織炎。此外,香港腳也可以只有一腳,不一定兩腳都有症狀。

  也有人會問:「醫師!就算我真是香港腳好啦,不癢不痛的,理它作啥呢?」有時看到病人有香港腳,即使不痛不癢,我也主動開立處方,鼓勵病人治療。統計顯示,有足癬、甲癬的人得到蜂窩性組織炎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二點五倍,更何況是一些有糖尿病或周邊循環病變的病友更要小心。此外,有足癬的人也常會合併有甲癬、股癬、體癬等問題。再加上香港腳是會傳染的,所以接受治療是利人又利己。

  即使香港腳很容易復發,但還是要花力氣治療,在台灣這麼溼熱的環境,常因為工作、上學,長時間穿著包覆性強的鞋子,游泳池、健身房浴室等地方人又多又擠,很容易再次感染足癬,但是考慮自身的健康及舒適,小小的懶惰實在算不上是個好藉口。

  門診病患會問醫師:「我到底是香港腳或是溼疹?怎麼醫師說的都不一樣?」香港腳或溼疹的症狀常有重疊之處,但是求助於專業訓練的皮膚科醫師,診斷率會高很多,不過有時仍須要靠病史、顯微鏡檢查或治療反應來判斷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溼疹的病友皮膚狀況多,也常會有黴菌作亂,所以腳底的狀況常常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甚至於兩種狀況一起來,需要病友本身及醫師格外費心。

  至於有病人反映,「藥也乖乖擦了,腳也好了,可是我很怕再復發」,一般說來,香港腳對治療的反應相當不錯,但是復發再感染反而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。預防之道在於,注意足部衛生,不要赤腳行走在地板或公共浴室;保持腳部乾燥,洗完澡或流汗後,要趕緊將腳趾縫擦乾,平日可在腳趾間撒些爽身粉。襪子要穿能吸汗的棉織品,勿穿尼龍襪或絲襪,同時襪子可用熱水洗滌,有太陽時,可以曬鞋半小時至一小時,兩、三雙鞋,輪流替換穿,鞋墊常換或清洗,鞋內也可撒些爽足粉。若有復發跡象,趕快治療。

此外,若身上有其他部位的黴菌感染,如股癬、灰指甲等也應一併治療。香港腳很常見,但是只要好好保養治療,香港腳是可以斷根的。


Back